為了在設立之初就能將股權合理化,但又為了讓其余股東心甘情愿配合,基本都會采用設立投資公司的方式先將分散的股權收攏,然后再用這個投資公司去間接持股或控股目標公司。為了能夠將全部的股東都裝進公司的同時又不違背現(xiàn)有法律的規(guī)定,就將股東分組成立不同的投資公司,讓投資公司再去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
1、為什么公司一旦上市,投資公司會紛紛退出撤資?
這說明投資機構大多數(shù)都是短視的,撈一票就跑。很多做的很好的投資公司,比如騰訊的第一大大股東---南非MIH,2001年投資騰訊以來,一直到今年3月才宣布要減持2%,投資17年來暴賺超1萬億人民幣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筆投資了吧。當年投資過騰訊的IDG和李澤楷,都在賺了數(shù)十倍后跑掉了,如果拿到現(xiàn)在,要賺5000倍左右!這筆投資也讓兩者都悔的腸子都青了,
IDG的熊曉鴿和李澤楷都在后來的采訪過談到此事,李澤楷還說,如果不賣掉騰訊,說不定現(xiàn)在首富就是他了。當年,李澤楷持有20%的騰訊股份,按現(xiàn)在的市值(2.8萬億港元)計算,財富將超過5000億港元!要知道,香港第一富豪---李澤楷的老爸李嘉誠身價也不過2000多億港元!類似的案例還有軟銀投資阿里,高瓴資本投資京東,如今依然持股,也算是長期持股了,
2、有些企業(yè)為什么要成立投資公司?成立投資公司有什么好處?
【問題歸納總結】企業(yè)之所以成立投資,主要是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得到解決,其實就是企業(yè)所獲得的好處:第一,合規(guī);第二,股權架構的需要;第三,合理避稅。合規(guī),本質就是一個持股平臺由于目前我國公司的規(guī)定,有限公司股東人數(shù)限定在50人,但有些公司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會導致實際股東人數(shù)遠遠超越50人。
為了能夠將全部的股東都裝進公司的同時又不違背現(xiàn)有法律的規(guī)定,就將股東分組成立不同的投資公司,讓投資公司再去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這樣操作一方面達到股東人數(shù)合規(gu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滿足了股東通達間接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的方式完成了進入在冊股東的訴求。股權架構的需要,本質是將分散的股權集中到一個代言人的手中,由他來代替大家行權,
有點基礎的都知道,股權有9條生命線。而過分散的股權很容易導致股東僵局,比如:第一類股權:10%,20%,30%,40%;第二類股權:25%,25%,25%,25%,等等,這些股權之所以不合理,更多是由于他沒有一個決策人,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股東,導致大家可能拉山頭、結派系,甚至互相不順眼,從而影響公司正常決策。
因此,為了在設立之初就能將股權合理化,但又為了讓其余股東心甘情愿配合,基本都會采用設立投資公司的方式先將分散的股權收攏,然后再用這個投資公司去間接持股或控股目標公司,從而規(guī)避不合理股權結構的存在,避免公司出現(xiàn)僵局。這種方式被阿里巴巴運用得淋漓盡致,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一下阿里的股權結構就明白了,合理避稅,本質就是通過有限合伙企業(yè)的特殊性避稅按照法律規(guī)定,有限合伙企業(yè)是不按公司的規(guī)定進行稅務規(guī)劃的。
合理利用該性質,可以為企業(yè)省掉不少稅(具體的可以去查詢相關資料,這塊知識比較復雜,在此不展開),目前大多數(shù)的公司在其下設立投資公司,都是采用有限合伙企業(yè)的形式。其目的就是為了合理避稅,總之,這樣的設計對公司肯定是有利的,有很多有形和無形的好處。比如當單個股東發(fā)生個人負面時,由于相隔了一個投資公司,不會對目標公司造成太大干擾;相反,如果目標公司發(fā)生什么負面,也不會對單個股東帶來太多的影響,
3、為什么公司上市,投資機構會紛紛套現(xiàn)?
因為很多風險投資的資金本來就是未來獲得短期收益的,不是為了長期投資企業(yè)獲得長久利益。特別是私募資金投資,一般鎖定期也就2-5年,作為基金經(jīng)理來說,他下面有大量客戶等著他兌現(xiàn)收益的,對于客戶來說,基本不會容忍五年以上的鎖定期,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我記得《蝸居》上宋思明說過,資本不可能賺取最高的利潤,高利潤必然伴隨著高風險,賺取合理的利潤就可以了,對于操作方和投資放都是比較滿意的結果。